兔年A股或向好 黄金石油仍高位
今日初七,开工开市。兔年投资也即将于周一拉开帷幕。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兵分多路观察春节期间境外股市、贵金属、大宗商品和保险投资市场发现,贵金属表现持续强势,仅广州一家百货公司的黄金销售总额1天就高达45万元,兔元素金饰品热销。与此同时,境外股市走红,中国港股连续两个交易日上涨、美股道指连续五个交易日上涨,国际油价走高,保险板块估值仍有空间。
对于兔年开年后的中国投资前景,多方看好。多家机构认为,2023年将是中国经济的复苏之年。内需将加快恢复步伐,工业生产将重回常态化运行轨道,投资将在扩大内需中发挥重要作用,房地产有望在二季度走出“谷底”,诸多因素助推消费显著回升。
春节期间,黄金销售旺。“大年初一启市的黄金销售首单就是近10万元的大单,既有投资金条,也有黄金首饰。”广州东百业务部经理戴崇业表示,总体来看,春节期间,黄金销售金额高于去年,其中以年初一至年初四的销售金额来比较,同比增幅超过28%。
“其中,首饰金增幅表现亮眼。今年与兔元素相关的黄金饰品卖得非常火,如吊坠,需要不断补货,毕竟这个门槛比较低又应景,两三克重的就能买到。”戴崇业补充道,前段时间发放的广州羊城欢乐购百货消费券,有效带动不少年轻人加入黄金消费中来。
记者注意到,受美元指数反弹的影响,本周以来持续创近九个月来新高的国际金价在周四回落,截至北京时间1月27日(周五)16:36,纽约金主连回落至1940.2美元/盎司。
天风证券认为,机会是相对确定的,风险是相对有限的。首先,随着美联储逐渐进入加息周期的尾声,实际利率进一步走缓的概率较大,将会一定程度上弥合目前金价和实际利率背离所带来的潜在压力;其次,全球央行抛美元买黄金的行为仍在进行时。外部风险目前来看还没有完全缓解,避险情绪可能还会给金价提供支撑。美国银行则看好金价,美银认为,美元和债券收益率走弱将成为金价的宏观利好因素,在未来几个月将金价推高至每盎司2000美元上方。
春节假期期间,全球大类资产表现颇为亮眼,主要股指多数上涨。其中,中国港股市场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上涨。1月27日,中国港股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涨0.54%,报22688.9点,恒生科技指数涨1.04%,报4813.23点,国企指数涨0.87%,报7773.61点。
盘面上,板块走势分化,受商汤大涨约20%影响,软件开发板块领涨;食品板块涨幅紧随其后,卫龙上涨15%;影视娱乐、建材水泥、零售、博彩板块涨幅居前,华润水泥涨5%。科技股多数上涨,京东、理想汽车、腾讯涨超2%,百度、美团涨超1%;中创新航涨16.8%。
兴业证券张忆东研究团队认为,中国港股市场的阿尔法行情价值显现,投资围绕三条主线。主线一,政策环境改善、基本面见底的港股特色板块,重点淘金互联网、生物医药等。主线二,继续沿着“稳增长”政策发力和内需复苏的逻辑找机会。可以精选品牌服饰、科技硬件、汽车产业链、地产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包括受益于地产竣工端恢复的消费建材、铝等。主线三,优质央企国企港股的价值重估机会。配置金融、公用事业、能源等高分红的价值股龙头。
对于即将迎来兔年首个交易日的A股市场,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表示,2023年A股有望走出向好趋势,整体格局可能是“蓝筹搭台,成长唱戏”,即以大消费、大金融、地产链等为代表的内需板块随经济政策落地、数据改善先行上涨,之后伴随海外加息周期结束,全球流动性逐步好转,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成长板块有望接棒表现。
广发基金基金经理吴远怡表示,站在当前时点来看,微观基本面的趋势力量有望重新成为资产定价的核心要素。从比价效应来看,消费和港股科技经过去年末以来的反弹,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枢位置,整体估值已较为合理;而龙头成长股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站在中长期来看,目前阶段机会远大于挑战。具体到行业层面,重点关注光伏、储能与电网和汽车三个方向。
大宗商品方面,受需求预期提振的影响,国际油价近期走高,截至北京时间1月27日17:40,美原油主连涨至81.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主连涨至88.3美元/桶,涨幅均超1%。
“从全球能源品种来看,供应总量趋于宽松。天然气端,欧洲暖冬带来的需求不及预期以及全球液化装置的不断投产,天然气整体价格中枢将继续下移。原油方面,全球原油新增产能有限,同时需要关注俄罗斯产能下滑。”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赵亮博士表示,虽然原油供给端弹性有限,但受全球需求预期及其他能源品种价格下跌影响,很难走出独立的行情,整体预期呈现区间震荡格局。
华泰期货认为,对于大宗商品资产配置来说,资源品供给扩张仍面临博弈,尤其是原油,目前价格仍处持续上涨过程中,未来驱动价格因素在于需求端。金联创的成品油分析师王珊指出,后市来看,由于外部因素,加之OPEC+的减产决心,原油供应存一定收窄预期。国际油价或维持高位震荡运行。
兔年工作日拉开帷幕,此前已出现一轮上涨的保险板块走势将会如何发展?根据A股五大上市险企近期发布的2022年全年成绩单,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5597.63亿元,同比增长2.9%。寿险方面,2022年保费收入增长略显疲态,仅太保寿险保费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余四家险企保费收入同比均出现下滑。
近日银保监会召开的2023年工作会议提到,2023年将统筹推进保险公司回归本源和风险处置。坚决整治恶性竞争乱象,研究出台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制度。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
展望2023年,浙商证券认为,随着代理人线下活动逐步恢复正常,产能持续提升,经济复苏带来保险消费回暖,预计不仅当前热销的储蓄险继续向好,而且过往疲软的长期保障型产品销售亦将提升,寿险负债端将持续改善。
财险方面,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2022年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26%、10.37%、11.6%。中国银保监会已发布了《关于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由“0.65,1.35”扩大到“0.5,1.5”。展望2023年,新车销量有望随宏观经济复苏稳步增长,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扩大或对车均保费影响较小,车险仍可维持较高景气度。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1月以来,保险板块出现一轮显著上涨。对此东吴证券分析称,本轮保险板块上涨核心逻辑在于资产端复苏。长端利率是本轮寿险反弹的胜负手。外资搭台内资唱戏,年初股市开门红。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人身险市场长期空间依旧广阔。
业内预计,春节后负债端展业能力将完全恢复,2023年2月新单同比增速有望明显改善,预计2023年一季度上市险企NBV同比增速有望转正。中长期维度看,宏观经济企稳上行、地产风险改善将持续利好保险股资产端;同时,寿险负债端有望底部复苏,理财型产品需求提升、代理人降幅收窄、寿险转型见效和后疫情时代居民保险意识和能力提升均有望构成2023年保险复苏的驱动力。保险资负两端改善有望贯穿全年,板块估值仍有空间。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2023年全球通胀压力犹存。紧缩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全球供应链部分修复、全球能源食品价格回落、强势美元的阶段性高位已过和2022年高通胀基数等五方面因素,使得2023年全球通胀表现出逐季走弱态势,但全年通胀压力依然不小。在高通胀和紧货币的影响下,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将面临较大增长下行压力。202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处于左右摇摆之中,总体趋势是加息处在尾声,全年货币政策由紧向松。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连平认为,2023年,宏观政策将助力“六稳”和“六保”目标基本实现,推动内需加快恢复。2023年,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工业生产将重回常态化运行轨道,投资将在扩大内需中发挥重要作用,房地产有望在二季度走出“谷底”,诸多因素助推消费显著回升。此外,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下行,需求放缓并收缩,我国出口将整体承压,增速可能前低后高。2023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助企发力,稳住经济运行大盘;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精准有力,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宽裕,加大金融调控力度。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认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在经济、政策、流动性等基本面的支撑下可以比2022年更乐观,但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消费的复苏之路并非坦途,也需警惕内生需求恢复不足的预期差。同时,地产拖累作用减弱、基建发力之下,有望带动消费进一步回暖,形成“投资-消费”的良性循环。
建议2023年关注四条主线.需求复苏/困境反转逻辑的:基建地产链、消费等;2.供给整合出清的:房地产、建材、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生猪养殖;3.景气/自主安全的: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国防军工、芯片半导体;4.主题投资方面关注国企改革等。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分析,2023年“回归”之年,资产配置优选“中国股市”与“美国利率债”。国内环境“利股不利债”,股市或“先价值后成长”、全年“N”型走势,债券阶段性超调或在所难免。基本面等多重因素影响共振下,2023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表现,3.3%或非终点、3.5%亦有可能。
海外市场方面,权益市场受盈利下修影响中短期或将延续大幅震荡调整,美国利率债、黄金等避险资产配置价值凸显;要关注衰退阶段,高收益债违约潮或现,阶段性利于避险资产表现。
早春的阳光,正照耀敢为人先的南国花城。开跑的令枪,已点燃勇挑大梁的奋发豪情。
春节假期,广州白云机场口岸依旧是一片繁忙景象,在报关大厅、查验平台上,海关关员们有条不紊地办理着各项通关业务。今年1月以来,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已累计监管进出口货物17万吨,货值约180亿元。
慰问暖人心,关怀显真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是屹立于时光人海中的精神灯塔,新春佳节临近,为关心关爱道德模范,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广州市各区陆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生活苦难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送去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温暖。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癸卯兔年第一个工作日,省市分别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打响“第一炮”,争当领头羊。
1月28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州将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再发动、再部署,进一步强信心、稳预期,在全市兴起高质量发展热潮。
冬去春来,万物生长。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的花城广州,再一次站在了春天的起跑线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癸卯兔年第一个工作日,省市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打响“第一炮”,争当领头羊。
这个新春假期,广州的景区和商圈“热气腾腾”,一边是传统佳节仪式感温馨团圆,另一边是传统焕新的美陈设计和多元创意消费场景,让广州人和来穗游客都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兔”飞猛进 活力湾区】年味儿引爆旅游市场 广东旅游热度环比增长373%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23年1月28日上午九点在广州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届时,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同步视频直播,敬请关注。
农历癸卯兔年已经到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被称为瑞兔、玉兔,代表着机智敏捷、纯洁善良、平静美好。岭南大地,吉兔呈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人们动如脱兔、奋跃而上、竞展风流。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受弱冷空气影响,预计28日,江南南部、华南的部分地区将有4~6℃降温。此外,内蒙古、华北北部、江南东部、华南沿海等地将有4~6级风,部分地区阵风达7~8级。
今天,大年初七。传说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把这天叫做“人日节”或“人胜节”。
继2020年的新智彗星和2021年的伦纳德彗星之后,又有一颗值得期待的彗星闯入公众的视野。
01月28日07时35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北纬40.43度,东经108.61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1月25日,抖音网民发布视频并配文称:在北海就餐消费时被宰“4个菜1500块”。关注到该事件后,北海市高度重视,当即组织执法人员开展调查处理。
未来一周,全国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无持续性雾霾天气。受冷空气大风影响,28日和31日,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
近日,我国高校首艘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在渤海辽东湾开展冰区试航,成功验证了船舶低温航行、破冰、船载科、冰区科考保障等能力,成为继“雪龙”号、“雪龙2”号之后,我国第三艘具备极地科考能力的破冰船。
春节期间,全国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截至27日18时,全国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5%,1565场大型活动和432场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安全顺利,4100余个4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秩序井然。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28日3时6分在新疆克孜勒苏州乌恰县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9.56度,东经74.85度。
截至1月27日21时,2023年春节档期总票房67.24亿,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榜第二位。总人次1.28亿,总场次264.6万,平均票价52.4元。共2部电影票房破20亿。
2022年,我国车企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全年累计出口超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
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与2019年春节假期相比年均增长12.4%,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截至今天(27日)8时,兔年春节档电影累计票房已达60.53亿元,超过2022年春节档60.39亿元的总成绩。
截至1月26日11时58分,2023春节档(1月21日至1月27日)总票房(含预售)突破52.63亿元,观影人次突破1亿。
这个春节,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农货进城,海鲜下乡”成为今年置办年货的新趋势。进入年货季,国产优质水果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50%。在海鲜品类的消费中,县域及乡村地区的订单占比首次超过北上广,优质海鲜被端上乡村年夜饭的餐桌。
“让一下!让一下!让一下!”在雪道上,不时有游客挥舞着双手从坡道上歪歪扭扭地冲下坡道,带着笑意以各种姿势摔倒。这是雪季到来时,北京不少滑雪场随处可见的场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春运节后返程启动,国内机票预订量单日平均增幅超过三成,热门高铁票几乎售罄。
可以预见,这个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将推动区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为正在爬坡过坎的世界经济注入更强劲正能量。
欧洲联盟高级官员近日说,欧盟将采取“果断举措”保护欧洲企业不因美国大力补贴本国绿色产业政策而丧失竞争力,拟议方案包括精简欧盟各国补贴审批流程、设立欧盟主权基金资助产业发展。
当地时间1月27日,俄罗斯相关部门表示,已经封锁了美国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在俄罗斯的网站,称美国这两个情报机构传播虚假信息。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7日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说,西方向乌克兰提供坦克不会使局势向有利于乌克兰的方向转变,而会将西方与俄罗斯的对抗推向新高度。
当地时间1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在记者会上表示,联合国主张依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在乌克兰建立“公正与和平”,但眼前发生的事情却与之背道而驰。迪雅里克指出,对乌克兰人民而言,极为糟糕的情况已经出现。
当地时间1月26日,多名美国参议员要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芝加哥一家制造商发起调查,该公司去年曾推出专门面向儿童销售的半自动步枪。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第七届峰会24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议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25日报道,个人理财专家苏泽·奥曼的应急储蓄初创公司的新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能够轻松支付400美元的应急费用。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月24日报道,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巴西和阿根廷政府有意创建一种共同货币后,整个拉丁美洲的经济学家和市场分析师的社交媒体账号都充斥着惊诧的反应,直到22日两国政府在一份联合声明中正式宣布,他们才完全相信。
2022年,美国交出的成绩单恐怕并不好看。这一年,美国党派恶斗不止,政治极化愈演愈烈。
当地时间1月27日,南美足联和中北美及加勒比海足球协会共同宣布,2024年美洲杯将在美国举行。
2023年印度尼西亚羽毛球大师赛26日展开第二轮争夺,中国羽毛球队发挥稳定,石宇奇、王祉怡等多名选手挺进八强。
2023年澳网26日结束女单半决赛。哈萨克斯坦新星莱巴金娜和白俄罗斯名将萨巴伦卡分别战胜各自对手晋级,将在28日进行最后的冠军争夺战。
在澳网2023青少年男单1/4决赛中,赛会11号种子、中国小将周意以7-5,5-7,6-4击败头号种子、现青少年世界排名第5位的瑞士选手费尔德鲍施,晋级四强!半决赛,周意将对阵3号种子、比利时选手布洛克什。
亚足联2022年女足最佳阵容,中国女足4人入选。门将:朱钰,中场:王霜,前锋:王珊珊、李影。
当地时间1月25日,国际奥委会召开执行委员会会议,会后宣布将继续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实施制裁。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可作为“中立运动员”参加比赛,但不能代表其国家或其国家的任何其他组织,同时应完全尊重《奥林匹克》。
2023年印度尼西亚羽毛球大师赛24日在雅加达开赛,在当天参赛的国羽选手中,除混双组合程星/陈芳卉在资格赛中失利外,其余选手均成功晋级。
不管是盛夏三伏,还是寒冬三九,孩子们都会准时出现在网球场上,跟随教练站位、挥拍、奔跑,在游戏中打球,在轻松愉悦中享受网球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当地时间1月22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闭幕。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24名运动员参加了短道速滑、女子冰壶、单板滑雪等3个项目、11个小项的比赛,收获1金2银1铜,人均获奖牌数创历史新高。
北京时间23日凌晨,在沙特足球超级联赛第14轮比赛中,利雅得胜利主场1:0战胜达曼协作。此役C罗首发出阵并打满全场,完成加盟利雅得胜利后的联赛首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作别虎年,步入兔年,从这天开始、从此刻开始,让我们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抖擞精神、再启新程。
春节期间,不少市民走进书店、图书馆,用文化大餐丰富假日生活,在浓浓书香中度过一个文化年。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是,却有很多“不回家”的人。他们牺牲了小家的团圆,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团圆。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故乡的山水、家庭的温暖总是春节最牵动人心的部分。这个春节,多点“面对面”少做“低头族”,共享温暖年、幸福年。
节与时进,俗因时变。近年来,以节能、环保、节俭、绿色为主题的“低碳春节”渐成新风尚,读书、运动等践行低碳理念的文化和体育运动渐成新年俗。
平安过年,人人期盼,亦是人人有责。在尽欢尽兴之余,还需为自身安全尽责。说到底,我们既是平安过年的受益者,也是守护者。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则、主动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安全,过个平安年。毕竟,安全才是最好的年礼。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同有关部门组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近期派出32个督导组赴各地督导,推进压实“五级书记”责任,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
大红灯笼高高挂,年花年货齐上架,1月19日一早,广州北京路就热闹起来了。当天上午,随着花市开市锣声响起,备受期待的越秀西湖花市正式启动。“百年花市”回归,广州人的年味回来了!
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消退,相聚、喜庆的春节味道在今年显得格外浓郁。纵览今年的春节市场,需求提振、消费升温中,让人看到了市场的融融暖意、经营者的信心和期待、人们迎接团圆的欢乐与温情。
早春的阳光,正照耀敢为人先的南国花城。开跑的令枪,已点燃勇挑大梁的奋发豪情。[详细]
1月27日,春节小长假最后一天,广州南站迎来返程客流最高峰,预计到发旅客65万人次,其中预计到达旅客42.5万人次。[详细]
消费信心回来了!今年农历春节假期,本地商圈的消费市场呈现明显的回暖迹象。[详细]
1月26日,大年初五,踏入春运第20天,白云机场全日起降航班1270架次,接送旅客17.36万人次,与2022年春运同比分别增长11.11%和61.74%。[详细]
春节假期前五日(1月21至25日),广州珠江游游客人数暴增,累计接待游客13.84万人次,同比增长612.62%,珠江游呈现全面复苏态势,迎来了新年“开门红”。[详细]
2023年春节以来(1月21日至1月26日,共6天),广州地区累计到发旅客351.6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60.7%,已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约6成水平。[详细]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召开《广州市白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期成果专家咨询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