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管执法队伍建队40年来 风雨兼程牢记为民使命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通讯员 陈俊芳 陈梦璇图/市执法局提供(除署名外)定格。见证。

多年来,厦门城管执法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前进方向,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城管铁军,在一次次“大考”中,交出一份又一份让市民满意的城管答卷。

40年,这支队伍风雨兼程、蓬勃发展——从1981年仅拥有50余名队员的市容卫生纠察队,成长为一支拥有4700多人的城管铁军。

40年,这支队伍披荆斩棘、开拓创新——职责范围从单一的市容环境卫生纠察,扩大到全市市容市貌、市政公用、城乡规划等十六个方面的行政执法和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行政许可。

40年,这支队伍初心不改、不辱使命——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富有厦门特色的城市综合管理方法和经验,在开展文明创建、提升城市容貌、维护城市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厦门市成为全国首批实行“门前三包”制度的城市之一打下坚实基础,为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等做出积极贡献。

40年,春风化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厦门城管执法队伍始终牢记使命,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扛起为民管城的责任,精心雕琢城市之美,开启了城市管理迈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征程。

历史,总以高光画面定格时代印记。2021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

在这重要节点上,迎来建队40周年的厦门市城管执法队伍,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省委“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持续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给广大厦门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贡献城管智慧、城管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

40年春风化雨,随着城市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城管执法部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牢记初心、创新理念、攻坚克难,以全力推进城管执法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己任,立足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厦门,为全市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多年来,我市城管队伍始终坚持“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有机结合,抓好载体创新。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城管蓝厦门靓”志愿走街,全力以赴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创新开展“四方”共建,不断提升“两违”治理、市容提升、垃圾分类等方面工作成效;首创“社区+大队+工地”“党建共建+文明创建”模式,在建筑工地设立“民情驿站”,在中高考考场周边设立“爱心驿站”,一线倾听民意、回应群众诉求,创新做法获住建部肯定,被评为全省住建系统“三级联动”党建带住建示范项目……

“党建红”与“城管蓝”的交织,碰撞激发出的强大力量,让这支城管铁军在为民管城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作为城市管理主力军,这是一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队伍,时刻愿意挺身而出,承担起急难险重的任务,为人民群众多奉献多付出。

整治占道乱象,破解烧烤油烟、噪声扰民问题,守护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深入排查“两违”隐患,依法拆除影响居住安全的违建,让群众从中获得安全感;疫情来袭,勇敢逆行,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日复一日的工作,都在印证着他们的初心使命。

爱民之心更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红十字应急救护队”“党员先锋岗”“巾帼文明岗”“爱心服务驿站”……常态化服务,形成了系列特色品牌。志愿走街、义务献血、植树造林、结对帮扶……全方位服务人民,他们奋斗的脚步不停。

创新理念,让城管铁军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精准施策、谋划良方,攻克一道又一道难题。

共享单车管理,制定科学考核机制,出台专管办法,设立严管区等,朝着法治化轨道迈进;“门前三包”配套执法规程,分级管理、网格巡查等模式,有效防止市容顽疾“回潮”;有序推进“摊规点”建设,先后设置各类“摊规点”91处、摊位3845个(含规范早餐工程1758个),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一项项创举,印证着城市管理不断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

特别是全市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大会召开后,我市城管部门牵头谋划,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统一、“一张网”整合,开启了集视频管控、指挥调度等于一体的智慧管理新模式。

清晨6点,维持早市秩序的巡查人员就上岗了;深夜,查处违规渣土车的执法人员还在路面巡查……奋斗精神,让他们始终忠诚担当,始终砥砺前行,为广大市民守护好这座城市。

东坪山生态敏感区违建问题,违法设置户外广告设施、违规设置店招问题,香莲路、中山医院周边、长岸路铁路公园以及BRT沿线市容问题整治……奋斗精神,是他们履职尽责、迎难而上的内在动力。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作风整治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夯实队伍基础,巩固执法根基;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效能十项制度施行,推动执法工作规范、高效、公平……

通过队伍建设、法治建设,让奋斗精神长久地延续下去,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让城管执法队伍同心同向,发挥强大合力,打造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城管铁军。

市执法局进一步深入推进“摊规点”的规范设置,确保管理的常态化、长效化。(本报记者林铭鸿摄)

2004年,作为落实《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的重要举措之一,市执法局联合环保部门组织开展中高考限噪行动,为孩子们护考。城管执法人员夜以继日、滚动巡查,劝导相关单位、个人遵守限噪规定,为考生营造良好的备考和考试环境。只要考生家庭投诉有违规噪声,不论多晚,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这样暖心的行动,整整持续了十几年,赢得市民群众一致好评。在厦门,中高考限噪已经是全民参与的护考行动,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文明风景线之一。

2018年6月,市执法局二大队党支部通过结对联创,与施工方、项目所在地社区党组织共建,设立了我市第一个工地“民情驿站”。一旦出现噪声扰民或扬尘污染问题,居民可以直接找“驿站”反映,施工单位会及时纠正问题。借助这个平台,执法人员也能了解一段时间内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施工方、社区、居民代表共同探讨,促进文明规范施工,切实解决扰民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2019年以来,市执法局精心谋划,围绕“市民守法意识增强,城市文明水平提升”,创新推出“鹭岛城管与您同行”“城管进社区、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一场又一场与城管执法工作密切相关的主题活动走进社区、校园、工地。活动中,执法人员既是城管法规的宣讲员,又是精彩节目的策划人,既是安全文明的倡导员,又是城市共管的发起人,努力营造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推动城市科学管理和城市良性发展。

2019年6月12日,市执法局启动志愿“走街”行动。以促进城市管理、践行执法为民初心为宗旨,城管执法人员利用下班时间走上街头,开展市容巡查和志愿劝导、环境保洁等工作,利用工作时间之外的“多奉献、多付出”,换来城市的“更高素质、更高颜值”,促进街区环境品质提升。立足志愿“走街”行动,市执法局进一步拓展服务思路,创新更多党建主题、志愿服务品牌,用心为群众解决困难,也带动更多市民理解、支持并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市委宣传部、市执法局、市委党史方志室、市文旅局四家单位共同发起“红色利剑”——厦门市红色资源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市区两级城管部门联合各方,对辖区内红色资源及周边“两违”开展全面摸排,对全市重点红色纪念场馆名录及革命遗址信息进行梳理,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的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形成保护红色资源的强大合力。

在“城管蓝,厦门靓”升级版志愿走街活动中,执法队员服务市民游客,传递文明新风。(资料图)

1999年7月1日,厦门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党委福建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7年1月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被厦门市人民政府授予“2014-2016年度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2017年9月因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中表现优秀,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2007年12月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11年、2015年、2018年连续三届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文明单位”称号。

2018年8月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授予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

2019年6月厦门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厦门市直机关先进党组织”称号。

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厦门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六连冠”。喜上添喜,作为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力军之一——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同时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在全省城管系统中尚属首家。

40年风雨兼程,经历一次次成长淬炼,许多执法故事在历史的长河里跃起波澜、又重归平静。城管铁军依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为民管城的征程中,写下一个个不凡奋斗篇章。

城管部门提升共享单车服务管理水平,打造文明有序公共出行空间。(本报记者林铭鸿摄)

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开发建设,违章乱开滥炸岩山、乱挖乱掘海砂问题突出。1985年起,市人大、市政府就赋予城监队伍承担东部海岸和土砂石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重任。从1985年尤其是1994年3月风景资源管理监察大队成立后,城监队伍把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专业管理和群众监督、堵与疏结合起来。5年间共检查运载砂石车辆526536车次,违章行为逐年下降,1995年全年仅查处盗砂10起,比1994年下降71%,有效地遏制盗砂风,使昔日遭到破坏的东部海滩“又见白浪逐沙滩”。

厦门市城监支队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建设工地实行文明施工管理,从1991年开始实行并在之后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的封闭式施工、出口处保洁、设置高压冲洗台、污水沉淀池、净车上路、工程运载车辆实行“准运证”和军警民共建等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有效遏制扬尘污染源,为1996年厦门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1994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广了厦门市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1999年城管部门运用《厦门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条例》赋予的强制措施,于4月1日对位于金尚路右侧的一栋九层违法建设住宅楼进行强制爆破拆除,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和群众的利益,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2016年9月“莫兰蒂”正面袭击厦门后,市执法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行动、全力以赴,较好完成了抗御台风、灾后重建阶段性工作。截至9月25日,共出动3700余人次参加抗台救灾,开展市主干道、生活小区巡查行动200余次,发现并责令整改、清理垃圾乱倾倒160余处,疏通道路20多条,清运淤积物、杂物130余车。

在抓好“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的同时,2017年,围绕金砖厦门会晤筹备保障及“文明创建再提升、灾后重建再发力”活动,我市城管执法队伍全面开展以“两违”治理、户外广告招牌规范、占道经营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时间再往前推移,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底,全市共开展三轮“两违”重点整治提升工作,累计拆除“两违”2.28万处、拆除面积625.35万平方米。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底,累计纠正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85.06万起,清理乱张贴、乱悬挂、乱涂画82.02万处,整治露天烧烤1.84万摊,查处餐饮油烟乱排放4500多起,拆除非法广告1.64万块等。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领导下,市执法局依据《东坪山生态敏感区域违法建设整治方案》,联合28个相关单位部门对东坪山6.63平方公里生态敏感区域内5类275宗违法建设开展专项整治。整治工作从6月25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历时6个月,顺利完成1092栋、占地面积58.23万平方米的违建整治,得到了各方高度肯定。

2020年6月23日,全市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大会召开。大会召开后,作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市执法局紧扣高颜值厦门建设“精准精致精细精美”目标,逐项对标先进城市,着力从建立科学决策体系、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加强智能化管理手段等方面深入谋划,形成“做实一个机构、出台一揽子方案、制定一套标准、整合一个平台、完善一个体系”的科学化综合治理思路,牵头协调抓好城市治理,使市民群众从城市管理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昨日下午,我市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部署会议。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授予“厦门市第六届(2018-2020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同时,会上宣读全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表彰名单,通报市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全国文明单位名单光荣榜中,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榜上有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文明办、市委文明办的指导帮助下,市执法局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目标,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全力打造模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队伍文明素养、社会文明形象和执法文明水平全面提升。

1981年5月18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发文决定成立市容环境卫生纠察队。编制55名,主要职责是宣传卫生规章、纠正不讲卫生的行为。没有配备任何装备,人员以步行方式执勤。

自此,厦门城管执法队伍拉开守护厦门市容市貌的大幕。历史仍在继续,一路走来,这支队伍在风雨中成长,在发展中壮大,体制机构不断优化改革。

1985年7月,市建委批准将原“市容环境卫生纠察队”整编为“厦门市城市建设监察大队”,隶属市公用事业局。同年10月授牌。

1988年8月,“厦门市城市建设监察大队”更名为“厦门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1989年8月,扩编至100人。

1994年5月,大队更名为“厦门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支队内设办公室、法规监察科、财务科,下设机动、风景资源、土地、房管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环境保护和新区7个专业管理监察大队。

“厦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厦门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成立,局(支队)机关内设政治处、办公室、政策法规处、财务处、执法综合处5个职能处室,组建督察大队、一大队、二大队、三大队、四大队、五大队、六大队7个直属执法大队。

2004年,更名为“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加挂“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牌子,是市政府主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局机关内设5个职能处室,下设3个直属执法机构。核定行政执法专项编制98名,机关工勤人员按有关规定核定机关事业编制10名。

2007年,由部门管理机构调整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行政级别为副厅级。2007年8月,核定非在编雇用人员指标72名(不含在编工勤数)。2007年9月,内设机构规格由副处级调整为正处级。

2008年5月,设立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和厦门市纪委驻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

党组织设置调整后,设立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机关委员会和委员会,党建工作归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领导和管理。

2011年6月,组建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为全民事业单位,履行原由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直属行政执法大队承担的职责。8月,支队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原在编在岗人员按照公务员法及各项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Previous post 广厦千万惠民生 情系人居筑和谐
Next post 关于罚球的一切都在这里